详细介绍
功能强大、操作简便、发表文献超多的叶绿素荧光成像系统
突变株快速筛选的强大工具
![]() | ![]() | ![]() |
MAXI版本,成像面积11×15 cm) 蓝光版,450 nm,测叶片和真核藻类 红光版,620 nm,测蓝藻和真核藻类 可测量96孔板,平板,384点藻斑 | MINI版本,成像面积2.4×3.2 cm 蓝光版,460 nm,测量叶片和真核藻类 红光版,620 nm,测量叶片和蓝藻 GFP版,480 nm,测量绿色荧光蛋白 | MICROSCOPY版本 蓝光版:470 nm 红光版:625nm RGB版:RGB光源 |
M-IMAGING-PAM是一套主机可分别接多个成像单元的叶绿素荧光成像系统,如MAXI成像单元,MINI成像单元以及搭载显微镜的MICROSCOPY成像单元。不同的成像单元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MAXI成像单元主要在实验室内使用,MINI成像单元可以带到野外现场使用,MICROSCOPY成像单元可以用于组织或藻类单细胞测量。
每个成像单元有蓝光和红光两个类型的光源区分,它们的区别在于蓝光版主要用于高等植物和真核藻类的测量,而红光版可以用于蓝藻或蓝藻共生的生物结皮,地衣测量。除此之外,MINI成像单元还有一个单独的GFP版本,可以用于检测遗传标签表达的GFP荧光蛋白。MICROSCOPY成像单元的RGB光源可以用于藻类种群信号解卷积,进行单细胞藻类分类。
M-IMAGING-PAM充分考虑了叶绿素荧光成像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测量光强度足够低的情况下最大限度的保证了有效成像面积内的光场均匀性(最大差异小于2-7%)。广场均匀的基础上,M-IMAGING-PAM还充分考虑了绝大部分研究的需求,光化光和饱和脉冲强度均可满足所有物种测量的基本要求。
M-IMAGING-PAM叶绿素荧光成像系统于2003年问世。时至今日,累计发表文献4000多篇,光合作用文献数据库收录2283篇,是发表文献最多的PAM型号。近五年,每年都有超过200篇文献发表。发文质量高,其中不乏Nature,Molecular Plant,Nature Plants,Nature Communications,The Plant Cell,PNAS,New Phytologist,Plant Physiology,The Plant Journal等植物学领域的专业高分杂志文章(详见附录)。
M-IMAGING-PAM是叶绿素荧光成像系统的标准,不是所有的叶绿素荧光成像系统都叫M-IMAGING-PAM。
主要功能
原位测量:活体叶绿素荧光成像,直观显示样品光合作用差异,可导出荧光参数彩色图像。
成像功能:对Ft、Fo、Fm、Fv/Fm、F、Fm’、Y(II)、Y(NO)、Y(NPQ)、NPQ、qN、qP、qL、ETR、Abs.、NIR、Red、Inh等至少18种参数进行成像分析。测定调节性能量耗散Y(NPQ),反映植物光保护能力,测定非调节性能量耗散Y(NO),反映植物光损伤程度。
诱导曲线测量:手动和自动两种模式。手动和自动模式下均可随时更改诱导曲线的光化光强度,自动程序可测量荧光诱导曲线、诱导曲线+暗弛豫。测量过程中能自动分析和记录所有荧光参数的变化趋势。
光曲线测量:20个光梯度,可随意设置光曲线步数,可测量滞后光曲线。
吸光系数测量功能:快速测量叶片的吸光系数。吸光系数测量光源: 16个红光(660 nm)和16个近红外(780 nm)LED,用于测量植物叶片或藻类样品PAR吸光系数。
AOI功能:圆形,矩形,多边形,增加,删除,编辑,显示/隐藏,填充,重置。可在测量前或测量后任意选择感兴趣的区域(AOI),程序将自动对选择的AOI的数据进行变化趋势分析,并在报告文件中显示相关AOI的数据。所有报告文件中显示的数据都可导出到EXCEL文件中。
时钟重复:间隔可以在5秒和3600秒内设置,重复指令:SAT.Pulse、AL、AL+Y和Ft。
脚本定制:48条模块化脚本语句,可以完成一些非标准化的自定义实验流程,如光周期震荡实验。
成像异质性分析功能:对任意参数任意时间的成像,可在图像上任意选取两点,软件自动对两点间的数据进行横向异质性分析,并可导出到EXCEL文件中。
成像数据范围分析功能:对任意参数任意时间的成像,可分析任意两个荧光数值之间有多少个像素点,多少面积(cm2)。
突变株筛选功能:可跟据成像结果快速筛选光合、产氢/油、抗逆(抗盐、抗旱、抗病等)等突变株。
微藻毒理研究功能:可同时测量96个微藻样品(对照和处理组)的光合活性,软件自动给出处理组样品相对于对照组的光合抑制百分比。
成像参数
Fo, Fm, F, Ft, Fm', Fv/Fm, Y(II), qL, qP, qN, NPQ, Y(NPQ), Y(NO), ETR, Abs, NIR, Red, Inh等。
应用领域
光合作用研究:可以在相同的条件下同时对大量样品进行成像
植物病理学:病斑部位(包括肉眼不可见时)成像以及病斑扩散的时空动力学
植物胁迫生理学:肉眼不可见胁迫损伤的早期检测
遗传育种:出苗后大规模快速筛选高光合/抗旱/抗热/抗冻/抗病等植株
突变株筛选:快速筛选模式植物的光合突变株、抗逆突变株、产氢微藻突变株等
微藻毒理学:不同毒物浓度多个重复的样品一次测完,软件自动计算抑制比率
分子生物学:宏观水平上检测样品的绿色荧光蛋白(GFP)荧光
其它多种扩展研究
扩展功能
IMAGIING-PAM与GFS-3000联用
![]() | 模式一:MAXI-探头与GFS-3000联用,在10 cm x 13 cm的面积上同步测量气体交换与荧光成像。 模式二:MINI-探头与GFS-3000联用,在2 cm x 3.2 cm的面积上同步测量气体交换与荧光成像。 模式三:MINI-探头与GFS-3000和拟南芥叶室联用,实现拟南芥整株的同步测量(气体交换与荧光成像)。 |
![]() | ![]() |
Phenoplate:MAXI-IMAGIING-PAM与热循环仪联用
Phenoplate方法集成了Maxi-Imaging-PAM和热循环仪,可在叶绿素a荧光测量之前、期间和之后对温度进行快速动态控制。它可以在动态控制的热环境中同时评估多达384个样品的光系统II效率(Y(II))和非光化学淬灭(NPQ)。在本文中,我们展示了如何利用这一简单的系统来详细描述光合作用&光强&温度之间在电子转移率(ETR)和非光化学淬灭(NPQ)方面的关系。
应用案例
突变株的快速筛选
MAXI-IMAGING-PAM特别适合对幼苗、愈伤组织、微藻等进行突变株的快速筛选,适合于与光合突变株、抗逆(抗旱、抗盐、抗病等)突变株、产油/氢突变株等的快速筛选。
![]() | ![]() |
突变株筛选案例:国内某客户使用384藻斑点筛选的衣藻突变株(左:Fo成像;右:Fv/Fm成像) |
环境对光合生物的影响
高温,干旱,盐分等环境条件会对光合生物产生非生物胁迫,影响光合作用正常进行。Fv/Fm作为光系统II最大光化学转化效率常被用来指示胁迫对光合生物影响的程度,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
![]() |
环境对光合生物的影响案例:全球变暖对珊瑚共生虫黄藻光合能力的影响。
光合生物对环境的自我适应与调节
自然界中的植物通常都能很好地应对环境变化带来的伤害,因为它们已经进化出了敏锐的应对机制。非光化学淬灭可以将过剩的激发能耗散为热量在其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NPQ作为表征非光化学淬灭的荧光参数,在研究光下和暗弛豫阶段的能量分配中被广泛使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 ![]() |
光合生物对环境的自我适应与调节案例:拟南芥短链脱氢酶-还原酶突变体光保护能力研究
产地:德国WALZ
产品咨询